首页
>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我国海上风电迎来规模化发展黄金期

国内首部《海上风电工程期风险评估指南》发布、国内首艘30米级专业风电运维船“中国海装001”正式下水、国内首个规划建设的风电城——《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通过评审……近期,海上风电捷报频传。受访者告诉记者,近两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驶入快车道,进入规模化发展黄金期。

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靠近东部用电负荷中心,便于就近消纳,海上风电容量急速上涨,开发应用潜力巨大。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2030年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1亿千瓦。中国海上风电连续三年领跑全球,2020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超过3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量的50.45%。这也是我国海上风电总容量超过德国,仅次于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截至2021年8月,全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43个,装机规模近1500万千瓦。

“最新评估显示,我国海上风能可开发技术潜力巨大,超过35亿千瓦。50-100米的近海固定式风电储量2.5亿千瓦,50-100米的近海浮动式风电储量12.8亿千瓦,远海风能储量9.2亿千瓦。”据海域海岛环境科技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介绍,台湾海峡是中国近海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等级在6级以上;广东、广西、海南近海海域的风能资源等级在4-6级之间,从福建往北,近海风能资源逐渐减小,渤海湾的风能资源又有所加强。

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片卓越能力中心主任王国军看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是为风电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多地积极开发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步子迈得很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通过宏观统筹和整体规划,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推动我国从海上风电大国迈向海上风电强国。

实际上,不少省市已经着手统筹开发海上风电,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北部、闽南外海、广西北部湾以及海南均出台了相关规划。以广东为例,截至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先行者——广东阳江,已有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通过核准,国内首个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国内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已完成安装。“'十四五'期间,阳江市将打造集风力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基地。”阳江市发改局党组书记苏玉均表示。

山东省乳山市也在积极布局。“近年来,乳山市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规划了占地面积1万余亩的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乳山基地,全力打造全产业园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同步发展海上风电综合商务及金融服务产业。”乳山市副市长许鹏说。

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成规模化发展迎来黄金期,2020-2029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预计4500万千瓦,平均每年约新增装机5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平价可期

如何降低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成本是业内最关心的话题。“十四五”初期,海上风电进入补贴退坡。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在政策支持下,海上风电有望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海上风电降价空间在于研发高可靠、大功率的定制化海上风电机组。

纵观我国海域,从南到北资源禀赋各异。广东、福建是典型的高风速区域,水深不浅;山东、广西以及江苏,海域特点则是水不深、大陆架下降趋势比较缓,但是风速不太高。“面对多样性的海域,要想获得最大发电能力,企业就需要深度研究风资源状况、海文海况、海底实地等不同情况,定制化风机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海上解决方案负责人王祖明说。

除了“个性定制”,降本增效也是目前风电全产业链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叶片卓越能力中心主任王国军认为,以风机叶轮为例,叶轮直径成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降低海上风机成本,要从整机系统优化角度对叶片气动布局、载荷、整机性能等进行综合提升。与此同时,要考虑迭代速度,快速推出平价叶片和整机。

在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授级高级工程师李进泽看来,海上风电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六化”,即大型化、模块化、集成化、中高压化、中低速化、智能化,海上风电发电机关键技术转向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设计方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